現代經濟社會中,危害經濟穩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金融業大動蕩等,但最令普通民眾感到厭惡的因素中,假鈔就是其中之一,F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也使制假鈔制版更為容易,仿真度也越高,令民眾防不勝防。對此,實現科學家此前提出的RFID芯片鈔票設想,就成為解決方法之一。
假鈔,一直是不法份子進行經濟套現的一大手段之一。今年12月,我國廣東汕尾市公安局出動警力160人次,對一處假幣制造窩點進行了突擊行動,繳獲半成品假幣7200余萬元,假幣膠版1套20多張,有力地維護了現代經濟環境。
![RFID紙幣防偽.jpg RFID紙幣防偽.jpg](/upLoad/image/20160418/14609716767894987.jpg)
但是,制假的團伙總是不斷出現。最新報道指出,香港近日兩家銀行發現5張相似度近八成的中國銀行2003年版的千元港幣偽鈔,引發全城戒備。而在節日期間發現此類假鈔無疑造成極為惡劣的經濟影響。目前中國銀行(香港)、匯豐、恒生、渣打、交通及花旗等多家銀行已及時采取行動,在大部分ATM存鈔機上貼出了告示,指不接受中國銀行2003年版的1000元紙幣。同時,更有商用打出拒收千元鈔票的招牌,破壞了原有市場消費秩序。
事實上,各國政府為杜絕假鈔一直致力于各類防偽技術研發工作,并把相關鑒別手段提供給民眾,以便日常鑒別。但不斷發展的科技總為不法份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有科學家提出,可以考慮把RFID射頻識別技術融入到現代鈔票制造中。
假鈔凸顯幣制危機 RFID芯片鈔票或加速步入現實
近年來,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迅猛發展為鈔票防偽帶來新的希望。RFID電子標簽工作原理、結構、功能及頻譜劃分等與RFID基本相同,二者主要區別在于材料和加工工藝的不同。有機RFID標簽使用分層導電和非導電材料——如塑料——制成,可以通過卷對卷(R2R)印刷技術批量生產。
科研人員在室溫下把有機薄膜半導體經過干燥處理工藝添加到一張5歐元鈔票表面,在鈔票表面形成100個有機半導體列陣,每個不到250納米厚,可以產生3伏電流,足以支撐無線技術短距離內發送接收信息。低厚度的優勢為RFID鈔票加速投入應用提供了一大基礎條件,畢竟此前日本央行及歐洲銀行就因試制RFID鈔票太厚,最終功虧一簣。
筆者看來,RFID芯片鈔票最終投入使用,還需要解決一大問題,即生產成本。眾所周知,RFID標簽雖然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但受限于標簽成本,導致全行業規模應用一直處于較小范圍,而鈔票作為現代生活每天都必須使用的經濟工具,市場需求量是非常大,并且在一次性投入之后,還需要考慮后續回收及更新,即使是一國政府在未解決成本問題之前,恐怕也不會過早把RFID芯片鈔票投入到經濟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