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育,1977年,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科教興國”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表示,今后十年教育信息化將進入加快發展的階段,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為保障,著重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標志著智慧校園全面進入2.0時代。同時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在智慧校園中更是具備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智能化的設備來對圖書館進行裝備顯得尤為重要。
一、背景
武漢大學圖書館設 有八個國家級的文獻中心,分別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 CALIS)華中地區中心、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華中區域中心、教育部引進文科圖書中心書庫、教育部生命科學外國教材中心、加拿大政府出版物收藏中心、歐共體與世界銀行資料中心、 聯合國資料保存館和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為全國高校及社會用戶提供服務。
百年名校,人文薈萃;珞珈山下,卷帙飄香。武漢大學圖書館以其搜羅宏富的藏書和良好的網絡信息服務平臺 成為 莘莘學子 博覽群書、涉獵各科知識、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場所,傳播 知識的圣 殿,孕育人才的第二課堂。 現代信息服務環境下的圖書館員將 以忠誠的敬業精神和熱情周到的服務引導大家度過在武漢大學的求學時光。
二、目的
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務,為讀者打造舒適溫馨的閱讀環境,使圖書館成為學校的文獻保障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文化傳播中心是圖書館建設目的。在更好的管理的同時,釋放更多的人手來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提高讀者和老師滿意度是建設圖書館的目標 。
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1) 將被動型服務轉換為主動性服務,提供更多自助化服務,加快流通速度;
2) 解決8小時以外的服務,提供24小時的自助服務;
3) 需要實現圖書快速盤點,理架、下架、上架的工作,減少工作負擔;
4) 解決防盜的問題,降低圖書失竊率;
5) 解決非流通書管理及存放的問題,在更加方便查找的同時實現圖書館的空間再造。
三、內容
1) 圖書改造及層架標的布局,完成基礎數據建設;
2015年9月完成了60余萬冊圖書的標簽改造工作,圖書內保留了原有的合格的EM磁條,加貼RFID安全標簽,實現RFID和磁條雙功能,既能有效讀寫數據,又能進行良好的防盜。所有書架上都布局了層架標簽,方便圖書定位盤點。
![1.jpg 1.jpg](http://www.necrfid.com/upLoad/image/20180308/15205016919140425.jpg)
2) 讀者自助借還、簡化借書流程,實現快速流通;
配置10臺RFID+磁條全功能自助借還書機,由讀者輕松的自助完成圖書借閱工作。在借還書的同時間能完成圖書的充消磁。
3) 24小時自助式服務,讓服務更加人性化;
配置2套預約書架,能實現8小時以外的預約圖書借閱和圖書歸還工作,24小時不間斷服務。
4) 精準定位,快速盤點,實現圖書館精細化管理;
無線藍牙盤點槍配盤點車,更好的穿梭在書架中進行快速盤點,理架、上架等一系列盤點工作。
5) 配置智能雙頻圖書監測儀30套,雙重保障降低圖書失竊率。
RFID+磁條雙模式防盜儀,既能對RFID標簽進行防盜儀,同時又能實現磁條的防盜功能,雙重保障,更加安全可靠。
6) 解決非流通圖書空間占用,查詢困難的問題。
、儆弥悄軙涔芾矸绞剑瑢⒎橇魍▓D書分類放入書箱;
、谥悄軙渑渲弥悄軜撕,能清晰顯示書箱內存書情況及領用情況;
、叟渲妹芗悄軙,將智能書箱壘高疊放于密集智能書架上,釋放大量空間;
、苤悄軙苤甘緹魳酥,清晰指引查找圖書位置,更加方便快捷的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