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作為城市重要基礎設施的地下管道系統日趨完善,在帶來巨大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給管理人員帶來了管理難題,下面小編來介紹RFID技術在地下管道中的應用。
一、RFID工作原理
射頻識別技術在低頻段基于變壓器耦合模型,在高頻段基于雷達探測目標的空間耦合模型。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發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基礎。
最基本的RFID系統由三部分組成:
1、標簽: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標簽含有內置天線,用于和射頻天線間進行通信。
2、閱讀器:讀取標簽信息的設備。
3、天線:在標簽和讀取器問傳遞射頻信號。
![fdsfsd.jpg fdsfsd.jpg](http://www.necrfid.com/upLoad/image/20180803/15332770322346204.jpg)
二、了解地下管道的基本情況
事先將存有管道信息的電子標簽埋設于井蓋旁,在管道日常養管中,所需了解的管道類型、埋深、管徑等基本情況可通過讀取器輕松讀取;也可將這些信息存儲在后臺管理中心服務器上,與電子標簽的唯一序列號對應,當讀取器獲取電子標簽序列號后,通過網絡與管理中心服務器即可取得相關信息。此時的電子標簽應采用無源型的,近距離讀取,以避免受附近檢查井電子標簽的干擾,造成不能精確獲取數據。
1、管理窨井蓋
電子標簽通過基站與管理中心連接,一旦電子標簽離開固定式讀寫器的讀取范圍,基站能立即將信息傳遞給管理中心,使管理中心在井蓋出現異常的第一時間獲得信息。事先在窨井位置埋設電子標簽,在受理中心接到井蓋缺失的舉報后,只要讀取電子標簽的信息就可立即明確產權單位。需注意的是電子標簽的埋設點不能是井蓋,否則電子標簽會隨同井蓋丟失,無從讀取。
2、記錄管道養護情況
管道養護一般都是通過檢查井進行操作的,因此可以將記錄的標記點設置為檢查井,每次養護按檢查井對應的電子標簽唯一識別碼,在后臺的信息庫對應地寫入養護信息,可以通過讀取電子標簽,來方便地獲取管道養護的信息。同時,利用后臺數據庫的整理,也能完整詳盡地了解管道養護情況和養護計劃。
3、管理巡查人員
巡查人員移動性大,可監督性差,巡查點多面廣。利用電子標簽技術,巡查人員完成相應的任務后,需要通過手持式讀寫器錄入相應的任務執行信息,激活一次電子標簽,并通過網絡將任務執行信息反饋至后臺,即可有效規范巡查行為。
4、實現地下管道的物聯網管理
電子標簽是組建物聯網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將電子標簽的應用拓展到管道建設階段,從管道埋設時就將整個管道系統通過電子標簽數據化,利用傳感器感知地下管道的環境數據,利用電子標簽存儲、傳輸環境數據,即可實現管道、檢查井與其他主要配套設施物物相聯,推動地下管道的管理工作由事后追查前移至實時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