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豬肉時,你是否想知道,這肉能否吃得放心,它來自哪個屠宰廠、哪個經營戶、哪個養豬場的嗎?
下月起,廈門開始推廣肉品質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統,并給肉品賣家配備RFID電子標簽標簽電子秤。市民在買肉時,RFID標簽電子秤會打印出帶追溯碼的銷售小票,市民通過發短信、上網查驗追溯碼,就能知道肉的“家底”。
廈門市貿發局副局長傅如榮昨日執掌市長專線時,透露上述消息。
這套可追溯系統采用RFID(無線射頻)技術、智能信息讀寫、激光灼刻、標簽電子秤、IC卡(肉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統信息卡)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采集生豬來源、檢驗檢疫、屠宰加工、出場流向等信息,建立完整信息鏈。
系統一期覆蓋供應主城區豬肉的2家生豬屠宰廠、2家大宗交易市場、5家集貿市場、10家賣場和超市,10家伙食團體單位,時機成熟將逐步全市推廣。今后,肉品必須具有“三證一章一碼”,分別是《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廈門市生鮮上市憑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驗訖章、激光追溯碼,農貿市場開辦單位、賣場(超市)入場驗收人員必須查證驗貨,方可入場經營。
激光灼刻在全國首創。合格肉品由系統自動賦予14位數字的追溯碼,再灼刻于豬胴體。因激光灼刻難于偽造或偽造成本很高,就等于肉品設下防偽標簽。
IC卡和電子標簽電子秤也是系統重要內容,在屠宰環節,采集肉品信息傳送至系統數據中心,到流通環節時下載至IC卡,當肉品送到賣家時,工作人員再用IC卡啟用標簽電子秤。除了打印追溯碼銷售小票外,標簽電子秤還有控制銷售重量的作用。例如,賣家當日申請100斤豬肉,IC卡會將數據傳入電子秤,當稱出的重量累積到100斤時,電子秤就會停止工作,從而防止賣家夾帶銷售私宰肉或其他肉品。